跟德国央行行长学ETF投资策略-德国ETF指数基金定投系列(11)

德国联邦银行行长Weidmann作为德国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不止一回被记者追问过他自己的投资策略,可是他一直以怕公众因为他的影响力而被误导为由拒绝透露。如今Weidmann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密码,那我们旅德华人能复制他的策略吗?本文以此为基础,总结了几个最基本的ETF投资策略。

如果你经常看德语新闻的话,最近一定注意到了,德国联邦银行行长终于公开了自己的投资策略。事情其实是这样的,德国联邦银行行长Weidmann作为德国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不止一回被记者追问过他自己的投资策略,可是他一直以怕公众因为他的影响力而被误导为由拒绝透露。可是现在欧洲央行要求几个经济要员必须披露自己的投资情况,所以Weidmann也不得不说了。我们旅德华人能复制他的策略吗?

媒体报道关于央行行长的资产组合
德国媒体报道央行行长的资产组合

Weidmann的资产组合由两只指数基金组成,一个基于msci acwi全球指数的ETF基金,另一个是基于德国DAX指数的ETF基金。媒体对他的策略一般评价就是ganz einfach。不过我相信这背后的理念恐怕并不是ganz einfach的,那他执行的到底是什么策略呢?正好ETF指数基金系列也正好写到了合适的位置,此总结一下投资指数基金的一般策略。

能够依靠指数基金执行的策略是千变万化的,不过广泛被采用的策略,大体可以被分为三种,包括“买入持有”、“择时策略”和“核心卫星”策略,其中择时策略主要可以分成“趋势跟踪”和“估值”两种,今天我们就稍微介绍一些这些策略。

买入持有(Buy and hold)

最初博格发明指数基金的时候,其实他的想法就只是执行“买入持有”的策略。即买入广泛分散的基金,然后一直长期持有不卖出即可。实际上过去几篇关于指数基金的介绍里,涉及到的大部分知识都是应用于买入持有策略的。这个策略的内容简单总结起来就是:

  1. 买入:根据个人经济状况分配高风险资产(股票,房地产等)和低风险资产(债券)的比例,其中高风险资产主要负责收益的实现,低风险资产主要负责平滑资产价格的上下波动。然后根据比例买入相应的ETF指数基金。
  2. 持有:持有这些基金的时间至少超过一个传统的经济周期,也就是十年以上,这样亏损的几率会很小。如果用于退休金的话,那当然在需要取用之前,都是不需要卖出的
  3. 再平衡:每过一段儿时间将各种资产的比例“再平衡”回原本设定的比例。

其中再平衡的方法也有好几种,最传统的方法是定时再平衡,比如每年年底卖出一部分表现好的资产,然后再买入一些表现不好的。

除此之外,还有设定阈值再平衡的方法。比如使用60/40配置方法的时候,我们设定股票初始比例为60%,剩下的40%为债券等低风险资产,然后设定当偏离初始比例超过5%的时候,执行再平衡,也就是当股票占比高于65%或者低于55%的时候进行再平衡。

对于我们大部分上班族来说,由于我们每个月都有固定的现金收入,其实还有一个更简单并且节省费用的再平衡方法,就是定期使用现金更多地买入表现不好的资产,而较少地买入表现好的资产,以实现调整各资产比例的目的。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节省交易费用,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

趋势跟踪

执行本策略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可能就是索罗斯了。趋势跟踪是一种择时策略,就是如果你觉得市场的趋势是上行的,那就入场下注;如果市场的趋势是下行的,那你就离场或者做空。看起来很简单是吧?

不过依据我在过去的文章里提到有效市场理论,所有的信息都已经反映到了资产的价格里面,价格的波动都是无序的噪音,所以没有人能够通过分析长期战胜市场,也就是根本没有什么可以依据的趋势。可惜根据另外的一些研究,股市确实是存在非理性行为的,只不过抓住这些机会是很难的。

其实也有人开发出了适合长期投资的趋势跟踪策略,最有名的一个就是用过去10个月价格的移动平均(moving average)作为交易指标。简单来说,就是每个月月底观察目前的资产价格是不是高于该资产的十个月平均值曲线,如果超过了的话,就买入或者继续持有该资产;如果低于交易指标,则卖出该资产。

把10个月移动平均策略应用于股市时,一个好处是交易频率不算高,我以美国sp500指数为例进行了测试,测试范围了1994年到2019年,这个时间范围内共需要进行33次调整,所以从过去的记录来看,交易费用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那效果如何呢?从收益的角度上,不考虑交易费用的话,测试的这段儿时间里,平均每年的收益比简单买入持有高了大约0.6%,刨去交易费用的话,其实剩下的也不多了。不过一大好处是,最大回撤好了不少。sp500指数在这个期间最大回撤将近51%,而使用移动平均策略则不到18%。(我测试的时候选择在退出股市时持有现金,其实如果用短期债券代替现金,在过去30年里,还能再额外获得一些收益。不过按目前欧洲的利率情况,未来一段儿时间里采用该策略时也就只能持有现金了)

另外一个著名的趋势跟踪策略是双动量策略,就是观察美国股票和美国外的股票在过去一年里的收益是否高于美国的无风险收益,如果是的话,则买入收益更高的那个,如果不是的话,则退出股票买入债券。这个策略复杂程度要高一些,未来我会单独写一篇文章详细说一下。另外该策略的发明者也有一本书,中文版和德语版都能够买到。

当然除了这两个之外,还有更多的趋势跟踪策略,篇幅所限就不在这里继续展开这个话题了。

估值

这种方法的基本假设和趋势跟踪一样,也是一种择时策略,也是相信市场里是存在无效性的,并且能够被我们所利用。采用估值法的朋友大多推崇的是巴菲特以及他的老师格雷厄姆的理念。

发现市场无效性的工具是一些经济指标,比如市盈率市现率等等。这个策略和趋势跟踪的最大区别就是,趋势跟踪可以理解成“高价买入然后以更高的价格卖出”,估值策略则是要发现被低估的资产,买入之后静静等待它的投资价值被其他人发现,然后在价值回归甚至被高估之后卖出。

关于估值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它说明了估值策略的一个潜在的问题。著名诺奖得主——席勒发明了估值指标cape,他在本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破裂前,多次根据他的指标警告过市场已经过热了。看起来挺了不起吧?

可惜他从1996年就开始警告过热了,而事实上市场一直又疯狂了好几年,以sp500为例,即便是泡沫破裂后的最低点处,也就是大概2003年的时候,指数本身也是比1996年的时候更高的,再算上这些年的分红再投入产生的收益,在96年就退出股市显得不太值得。而且由于发达国家股市熊短牛长的特点,踏空带来的挫败感恐怕持续的时间比大跌更严重。

其实还有一些能一定程度避免踏空的估值法,比如Faber的Global value就不会选择退出股市,而是在估值最低的市场间轮动。当然这种方法的坏处是,每次只持有有限的市场,有些损害风险分散的理念。

另外也有一些策略只是根据估值调整股票资产在整个资产组合里的比例,比如正常情况下持有60%的股票,但如果股市明显过热了,则把股票资产的比例降低;而在市场上的股票价值普遍明显被低估的时候,则提高股票资产的比例。总的来说,根据估值调整资产组合,属于一种进阶投资技术,对知识储备要求还是很高的。

“核心—卫星”策略core satellite:

这个策略其实就是以上面提到的“买入持有”策略作为“核心”core,在此基础上再辅以一些其他的投资作为资产组合的“卫星satellite”。核心的选定标准和buy and hold没有太大区别,重要的也是要广泛分散费用低廉。至于卫星资产,它应该在整个资产组合里比重很小,我的理解就是,这部分的比重应该产生以下效果:赚了钱值得高兴,但是赔了也不影响大局

卫星资产其实可以投资任何你喜欢的资产类型,比如可以是一个行业或者地区的ETF指数基金,或者可能采用上面提到的择时策略主动地买入卖出一些其他的资产,也可能是投资一些个股,甚至可以进行P2P投资之类的。这个策略可以说是在践行了资产组合理论的基础上,还能够满足一点儿自己躁动的股神之心

我觉得新闻里提到的德国联邦银行行长的资产组合使用的似乎是这个策略。我们可以稍做分析。他的资产组合里的那只msci acwi基金很明显就是core了,而那只DAX基金就是卫星资产。

我看了欧洲央行发布的相关文件,Weidmann给出他个人情况的时间是2019年1月10号,介于这个时间点,我觉得他投资DAX指数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他使用了自己的分析方法,在过去短时间内刚刚买入了德国,因为德国DAX指数从去年下半年到年底下跌了20%左右,而在年底的时候,德国股票的整体估值确实是比较低的。其策略看似简单,背后却需要一些对市场时机的把握,掌握不好恐怕会从想象中的高抛低吸变成现实中的“高吸低抛”。所以Weidmann以前不愿意披露也是非常可以理解的了。

看到这你可能已经发现了,这里面也没有定投什么事儿啊?对的,定投一般并不被认为是个投资策略。如果硬是要归类的话,定投也是可以用来执行“买入持有”和“核心卫星”两个策略的。那定投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定投呢?且听下回分解。

作者:Dr. Rich 财富德国 (转载请获本人授权,并注明作者与出处)

本文只是博主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本人不承担据此操作产生的后果!

关注微信公众号“财富德国”,微博账号“财富德国DE”,不错过新文章,提高留德华们的理财能力

相关文章

德国ETF指数基金定投系列》上一集:《如何挑选德国ETF指数基金-德国ETF指数基金定投系列(10)

德国ETF指数基金定投系列》下一集:《为什么要定投基金-德国ETF指数基金定投系列(12)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