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的时候有一打儿新闻在惊呼”电影大空头的原型看空指数基金啦“,那时候我并没把它当回事儿,结果昨天我又看到了一篇新鲜的文章煞有其事的在讨论这件事儿,于是我实在是忍不住想发一篇金融八卦唠唠这件事儿。
“大空头”的原型是谁?
“大空头”的原型Michael Burry是个美国基金经理。他最出名的一票就是做空美国房地产贷款的那笔,还被好莱坞拍成了电影《大空头》。那次Michael看清楚了美国房地产贷款背后的危险,赌其对应的金融衍生品的泡沫必将破裂(墨菲定律?)。结果随着次贷危机的爆发,Michael也一战成名。
有趣的是,电影里Michael的扮演者克里斯蒂安·贝尔还在另一个系列电影里扮演了黑暗骑士蝙蝠侠,而且就像蝙蝠侠一样,Michael在电影里狠狠地教训了华尔街吸血的投行(黑吃黑?)。他成功预测危机、别人亏钱的时候他赚钱、不被“恶势力”击垮的这些特点,让自己带上了英雄的光环,咋能不被大众追捧呢?(不好意思,快写成影评了,电影不错,推荐看看,回到正题)
这次他又说了啥?
博主一路追踪之下, 终于找到了消息的来源,原来是Michael最近一次对bloomberg彭博社的提问的回答。(原文链接)
简单说来,Michael认为指数基金将会像2008年的CDO一样崩盘。因为最近几年有大笔资金选择了被动投资的方式,投资ETF指数基金(也是博主最喜欢的投资方式之一),这些“盲目的”资金就像当年跑步进入CDO的资金一样,吹大了泡沫。
另外由于指数基金被动投资的特性,使得投资它并不需要去分析股票和市场,这又使得股票的“价格发现”变得没有效率了(也就是股票的价格偏离其应有价值)。
还有就是被动投资导致美股市场上的交易量下降(博主注:换句话说是投资者放弃主动管理型基金,导致其掌控的资金量相对没有那么多了),这可能会在未来导致流动性枯竭,也就是大家都想逃的时候发现没有交易对手了。
Micheal在这个分析的基础上是怎么做的呢?他认为由于指数基金主要把投资标的放在了大盘股,这使得小盘价值股被忽视了,所以小盘价值股现在充满了机会,他还买入了几只。
ETF和CDO、CDS有啥区别?我们应该担心吗?
下面我们来看看ETF和当年的CDO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008年泡沫破裂了的CDO、CDS,其属性有债务、金融衍生品和发行方的信用问题。债务违约,甚至是主权债务违约,在历史上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它们都可能意味着债主资金的全面损失。一个比较久远的例子就是德国中世纪银行家福格尔家族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玩儿残的故事,可以参考《德国p2p投资入门》。
金融衍生品的背后未必是有相应的资产作为支撑的,它有时候更像是打赌。金融衍生品的发行方其实是在用自己的信用保证,投资这些衍生品的人可以得到兑付,可是如果发行方破产了,投资者的钱也就打水漂了。比如我也可以发行标普500看涨期权,我发它一个小目标1个亿,结果标普500动了千分之一可能我就破产了,从我手里卖出去的期权当然也都成废纸了。
那ETF如何呢?金融市场未来如果真的发生动荡,导致ETF里的资金想要逃离,泡沫破裂会发生什么呢?我们的钱也可能遭受永久性损失或者干脆没了吗?
假如我们投资的是实物持仓的股票指数基金(德国的ETF大部分都是),那么我们买入的每个份额的基金,都是真的包含了一篮子的股票。所以如果ETF真的崩溃了,其实也就意味着整个股市的崩盘。
股市崩盘和债务违约相似之处是,历史上也经常发生,大萧条的时候甚至跌去了90%。可是它们的不同之处对我们才重要,那就是股市崩盘并不直接意味着股票持有者投资的公司也倒闭了,只要投资者不抛售手里的指数基金,股市崩盘不过意味着暂时的账面损失。至于流动性枯竭,只要我们不在金融危机的时候卖出,它也和我们没有关系。
虽然看起来没有哪家公司会永远不倒闭,但博主根本不相信会出现某种金融危机,使得地球上所有的大公司一口气都倒闭了。而只要有新的公司不断出现,指数就会一直存在下去。而由于金融危机也并不可能一直持续,只要投资者在危机中还能够坚持自己的投资策略,过不了几年账面就会重新变成盈利的。(可以参考《为什么要定投-德国ETF指数基金定投系列(12)》)
其实Michael对指数基金的批评也不是什么新鲜的观点,经济新闻里不定期的就会有基金经理跳出来唱衰指数基金,每次还都是和Michael差不多的理由。其背后的原因不难理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人家吃的就是主动管理这碗饭,而被动基金明显是来砸场子的。
“大空头”说出这些话的背景是,2019年8月美股指数基金在规模上首次超越了主动基金。根据晨星的报告,8月当月,美股大盘股指数基金规模达到了4.27万亿美元,而主动管理基金的规模是4.25万亿美元。
而根据研究,大部分主动基金都无法长期战胜指数基金(参见《让德国基金经理替我理财不好吗-德国ETF指数基金定投系列(5)》),而他们居然还敢高收费。从华尔街的大量对冲基金最近几年放弃历史悠久的2-20收费模型,就能看出来主动管理的基金经理们现在有多挣扎了。都快失业了还不让人家抗争一下吗?
有些研究确实证明主动基金为股市的有效性提供了支撑,不过Michael关于目前股市价格发现已经失去效率的观点,他也没给出来什么证明,talk is cheap。有其他研究人员认为,现在最多只不过是主动管理型基金的基金经理互相之间的竞争更激烈了些,可能混饭吃的基金经理变少了,说市场有效性下降了恐怕没什么道理。
另外“预测成功”一次危机无法证明他也能再次预测正确,仔细读一读那条新闻也能看出来,他自己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时候会崩盘(或者08年在失败的边缘徘徊了一次依然让他心有余悸),所以他只不过是选择了看涨小盘价值股,而不是做空大盘股指。
至于他看涨的小盘价值股,一般的小投资者也完全可以在不花费太多心思的情况下,通过小盘+价值的多因子指数基金来投资,比如投资发达国家的MSCI World Small Cap Value。问题只是,它们真的被低估了吗?
下表是根据MSCI公布的2019年9月的数据制成的,分别是MSCI World发达市场大盘股和其对应的MSCI World Value(大盘)价值股和MSCI World Small Cap Value小盘价值股的分红率、市盈率和市净率。虽然根据研究证明,小盘+价值的投资风格长期来看会优于大盘股,可那是在不择时的情况下。至少从下面的数据上,大盘价值股和小盘价值股没什么区别,我没看出来有什么现在去择时的理由。
指数 | 分红率 | P/E | P/BV |
MSCI World | 2.46% | 18.47 | 2.43 |
Value | 3.60% | 14.73 | 1.65 |
Small Cap Value | 3.21% | 17.69 | 1.24 |
谁是预言家?
我们其实根本不用把某些“曾经预测成功危机”的专家的话太放在心上。比如诺贝尔奖得主席勒在2000年出了一本很有名的书《非理性繁荣》,认为美股泡沫很大,会崩盘(当然此书也不是专门说这个事情的,还是很值得看的),结果很快互联网危机还真来了,纳斯达克指数一口气跌了将近80%。于是吃瓜群众就疯了,席勒才是真神啊,到今天还有人提他预测成功了互联网危机。
可是事实是什么样的呢?席勒他老人家从1996年就开始在公开场合一直说美股泡沫太大了。如果某个投资者在96年的任何时候卖掉他持有的纳斯达克指数基金,他将会在未来的20多年(到今天为止)几乎再也看不见纳指比他卖出的时候更低的价格了,即便是后来的两次金融危机的谷底。
其实正在读此文的你也能成为成功“预言”金融危机的大神,你只需要定期去论坛里发一篇马上就要崩盘了的帖子,如果1年内没发生,就删帖,如果真的经济危机了,就用个马甲把那帖子顶起来就行了。
至于Michael,一方面我们可以认为他是艺高人胆大,另一方面恐怕是他当年运气爆棚了。假如当年危机推迟了几个月,恐怕先破产的就是Michael他自己了。
我们翻翻过去的新闻,在任何时候都会有人跳出来说马上要崩盘了,而且同时会有人说到年底前还能涨10%,这些观点对我们根本没有指导意义,所以我自己也不怎么看财经新闻,重要的是我们要为自己创建一个在任何市场状况下都稳健的资产组合,并认真执行自己的策略,而不是一有消息就开始一顿操作猛如虎,亏得像个二百五。
作者:Dr. Rich 财富德国 (转载请获本人授权,并注明作者与出处)
本文只是博主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本人不承担据此操作产生的后果!
本文已经在德国的Notar处留档,抄袭前请考虑后果。
关注微信公众号“财富德国”,微博账号“财富德国DE”,不错过新文章,提高留德华们的理财能力